臺灣心理治療暨心理衛生聯合會電子報第62期

臺灣心理治療暨心理衛生聯合會電子報


期以這份電子報:
  為專業同好印心證境;
  為志學後生燈引前路;
  為困頓心靈尋啟棲處。


本期目錄

活動

本會最新課程簡介

精神分析講座——重返佛洛伊德原典

佛洛伊德?精神分析?這早已琅琅上口的人名與詞彙,我們真正瞭解多少?

2009年,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盛情邀請學貫精神分析、哲學、與文學領域的臺大外文系沈志中老師開課,回到傳統的課堂裡一起細細閱讀佛洛伊德的原典;豎耳聆聽以佛洛伊德文本為基礎的精神分析,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訊息。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讀書會(已額滿)

對很多同行的新手來說,要找到一個入門方法實在不容易。在美國,不論精神科住院醫師或心理師高階訓練都採用同一本堪稱經典的教材,也就是葛林‧嘉寶醫師所著的《動力取向精神醫學——臨床運用與實務》。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破天荒邀請到曾與葛林‧嘉寶醫師共事,同樣出身於美國梅寧哲精神分析學院的楊幹雄醫師,帶領臨床工作者共同親炙當代大師經典。

助人專業者藝術治療學習工作坊(已額滿)

表達性藝術治療,是指透過音樂、舞蹈、繪畫、戲劇等型式作為工具或媒介的心理治療模式。它允許人們透過口語、非口語的表達及藝術創作經驗,去探索個人的問題及潛能,以協助人們達到身心平衡。本班是以視覺藝術為主,其他表達性形式及口語為輔,並透過安全、支持的情境來增強學員將藝術治療運用於臨床的信念與能力。

走進園藝治療的世界——園藝治療工作坊(臺中場)

「園藝治療」就是用「園藝」來「治療」人,利用種植和製作與植物有關的園藝活動來改善人的身、心、靈狀況。治療的對象包括老人、小孩、智障者、坐輪椅等行動不便者、精神出狀況的精神障礙者,甚至還可以幫助受創的家暴婦女。它可以是身體的復健,可以是精神的安撫,更可以是一種生命教育。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初階工作坊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派別的轉移,「以正向為焦點的思考」、「例外帶來解決之道」、「改變永遠在發生」、「小改變會帶出滾雪球效應」、「個案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等治療信念,以及目標架構、例外架構、假設解決架構和豐富的問句技術,使其成為後現代獨特且盛行的心理治療學派。也因而本工作坊實為心理諮商實務工作者專業成長進修的好主題。

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工作坊

經過國內外三十餘年的實證研究顯示,不論我們的個案是否正接受藥物治療,目前最具療效的介入方法為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這是一個以睡眠行為醫學為基礎,心理學原理為輔,並在治療前後反覆進行評估的治療方式。透過工作坊,學員可以學習到改善失眠的方法,以及失眠藥物治療的減藥策略等等。並從睡眠環境、睡眠行為、認知信念、放鬆訓練、壓力管理等面向做全盤的考量。

「個別動力心理治療:治療室內/治療室外」講座與團體督導

無論是對剛踏上助人歷程的新手,或是沈穩熟練的資深專業人員而言,文獻的研讀與督導的過程,向來是專業學習與成長最重要的途徑。學會有鑑於此,再度邀請心理治療界的資深前輩——張凱理醫師開授「個別動力心理治療:治療室內/治療室外」講座與團體督導課程,竭誠歡迎對於臨床能力有更深企圖的專業人員一同練功。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進階工作坊——情緒困擾及危機個案的應用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對於情緒困擾與危機的當事人,於當事人的社會脈絡中,透過技巧,接納與轉化危機夾帶的負面情緒。並聚焦在與危機同存之個人與系統的正向介面,而讓危機有可能轉化為一種具有「令人成長疼痛」的轉機。而此即為本工作坊的課程重點與目標。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2009年課程預定表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地點
2/19-5/21
9/24-12/24
精神分析講座——重返佛洛伊德原典 沈志中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5樓501教室
7/18-10/24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讀書會(已額滿) 楊幹雄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5樓
7/24-7/25 助人專業者藝術治療學習工作坊(已額滿) 陸雅青 慈暉社會福利基金會教室
8/8-8/9 走進園藝治療的世界——園藝治療工作坊(臺中場) 黃盛璘 臺中仁愛之家附設靜和醫院
8/22-8/23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初階工作坊 許維素 政大公企暨公教中心C-103教室
9/5-9/6 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工作坊 楊建銘、周舒翎 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八樓803教室(臺北市建國南路二段231號)
9/5-12/5 「個別動力心理治療:治療室內/治療室外」講座與團體督導 張凱理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6樓
9/19-9/20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進階工作坊 許維素 政大公企暨公教中心C-103教室
10/17 心理治療華山論劍——個案研討會 未定 未定
12/5-12/6 2009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 全體會員 實踐大學

沈志中老師精神分析講座的課程進度稍有落後,但不超過一堂課。關於上課進度,請詢問其他報名上課的學員。

國際研討會

日期 主題 附註
7/17-7/18 國際心理治療研究學會臺灣分會成立暨第一屆地區性國際學術研討會 主題:「把心理治療研究變有趣:建構研究與實務的平臺。」目前徵稿中。
9/18-9/20 2009第二屆中國精神分析大會 於中國上海舉辦,大會主題為「現代化進程中的精神分析」。
12/9-12/13 Evolution of Psychotherapy 2009 Conference 於Anaheim,California舉辦,是世界規模最大的心理治療國際研討會。有意參加者可參考由華人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學會提供的報名資訊及相關優惠。
2010/7/11-7/16 27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Psychology 第27屆國際應用心理學研討會。於澳洲墨爾本舉辦。

友會專業課程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8/10-8/16 臺灣2009夏季精神分析國際研討會 Jean-Claude Lavie等
9/2-11/11 臺北2009講座(臨床文本)秋季班 楊明敏等
9/2-12/23 臺北2009講座(佛洛伊德)秋季班 劉佳昌等
9/9-12/2 精神分析臺中2009講座秋季班 劉佳昌等

臺灣心理學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9/26-9/27 臺灣心理學會第四十八屆年會  

臺灣臨床心理學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8/7-8/9
8/14-8/16
8/21-8/23
自殺防治訓練工作坊 許文耀等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3/4-12/16 家族治療訓練督導班 李維榕
5/23-5/24
10/24-10/25
2010/3/20-3/21
系統取向治療訓練課程 吳麗娟等
4/15起 心理治療高階督導班 王浩威等
4/25-8/1
10/3-2010/1/23
藝術治療督導班 陸雅青
5/2-5/3
10/10-10/11
家族治療訓練工作坊 李維榕

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7/18 伴侶與家族治療實務知識交流工作坊——人與人的接觸與分享  

國立彰化師大社區心理諮商及潛能發展中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9/4-9/13
2010/1/22-2010/1/31
2010/9/3-2010/9/12
2011/1/21-2011/1/30
2009-2011心理劇專業訓練工作坊 Glenn Sammis
賴念華
鄒繼礎

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7/18-7/19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REBT)在諮商上的應用——進階 武自珍
7/27 職場心理健康研討會 「職場大補貼——建立成功的人際關係與情緒管理」 孫旻暐
8/1-8/2 失落陪伴體驗工作坊 蘇絢慧
8/8-8/9 敘事治療——豐厚地方性知識的生命故事所帶來的力量 吳熙琄
8/19-10/7 助人技巧與同理心技術初階班 涂瑞玲
9/1 2009年焦點解決短期諮商模式第四階段——實務督導 許維素等
9/13 午後約會——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 廖鳳池
10/24-10/25 理性情緒治療工作坊(初階) 武自珍
11/7-11/8 理性情緒治療工作坊(進階) 武自珍
11/21-11/22 遊戲治療暨助人技巧體驗工作坊 陳意文
12/12-12/13 失落陪伴體驗工作坊 蘇絢慧

財團法人呂旭立紀念文教基金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7/3-7/5 薩提爾系統轉化治療模式專業訓練——應用於個人諮商(一) 王鳳蕾等
10/10-10/13 薩提爾系統轉化治療模式專業訓練(二)——應用於個人、伴侶及家族治療 John Banmen
11/27-11/29 薩提爾系統轉化治療模式專業訓練——應用於個人諮商(二) 沈明瑩等
2010/4/15-4/18 薩提爾系統轉化治療模式專業訓練——應用於個人諮商(三) John Banmen等

呂旭立基金會另有提供自我探索、壓力抒解、及創意開發等課程。請參閱:呂旭立基金會2009年課程總表

學會事務

2009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

感謝各位同好過往對於聯合年會的參與。今年的聯合年會將由臺灣心理治療學會主辦。目前訂於12/5至12/6日在實踐大學(臺北大直)舉行。相關活動正在研議中。籌備進度將同步於本報公布,以便各位同好得知最新的訊息。

學會課程

本會舉辦之「動力取向心理治療讀書會」以及「助人專業者藝術治療學習工作坊」已額滿,恕不接受報名。感謝各位同好的熱情支持。

專欄

只有一種或多種精神分析?——談唯識學與諮商治療(十)

  • 陳政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主治醫師)

定境的修學這種修行方法,歐美人士稱之為「mindfulness」,有人將其譯為「正念」、「內觀」或「靜觀/專注覺察」。定境的修持,不可否認的確實可以讓一個人產生心情平靜、情緒穩定的效果,心思也會因為在經過覺察的練習後,漸漸收攝、不再散亂,而產生了冷靜處理事情的能力。因此對於長期處在五光十色的環境中、隨逐於五欲六塵醉生夢死而心地遭嚴重染污的現代人而言,這種修持確實可以產生短暫的煥然一新的感覺及效果。因此除了被西方人士拿來應用在減壓治療身體方面的病痛之外,也有美國的心理治療師參考佛教止觀及安那般那的修行原則,再結合西方認知心理治療學的理論及技巧,另行創出一套名為「dialectical behavioral therapy(DBT)」的治療模式,以這一套治療方法來幫助邊緣型人格障礙及其他不容易治療的精神心理疾患的個案。

上面所提到的這一些方法雖然都被提倡者理解為禪(勉強可稱之為世間禪),但其實只是定力的開發及應用,雖然如實去作可能可以讓這一世的身心獲得預期的安樂及自在,但是就如前文所曾提及認知心理學家的看法,我們可以覺知到的心行變化只佔了心識活動的5%,因此不管如何的努力去作靜觀減壓的課程,充其量也只解決了我們可以覺知的那5%的煩惱與痛苦。可是,其餘那不為我們所覺察的95%的心行變遷,不會讓一個人煩惱、痛苦或傷心欲絕嗎?依常理推論也知道不可能不對我們造成影響,甚至其影響程度可能還遠遠超過我們所能覺知及駕馭的部分。再說,即便有人對於能學習駕馭這5%的心行變化已經覺得此生足已,可是這一些修行的結果終究都是無常的生滅法,一時間有效果的方法,到下一個階段又會失去其作用,個人的情緒仍然會因著變遷不息的外境而一直波動,即使是看似康健的色身也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敗壞,更何況是念念生滅的心行呢?人這一生的苦是沒有止息過的,更何況每個人還有未來無量劫的生命在等待著我們!佛法談的是永無止息的生生世世,要能實證那一個不生不滅的真實心之後,才能因而如實修證直到成佛而獲得究竟的解脫及安樂自在。而這一個目標,也只有透過禪宗這一教外別傳法門,才比較可能達成!

閱讀全文

【日常生活心識學】一位學佛人的生活隨筆(一)

  • 陳政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主治醫師)

雖然住家鄰近公園,但是因為已經習慣晚餐後不再出門的緣故(要到講堂上課例外),因此對住了將近十年的環境平時的夜生活,其實是不甚熟悉的。白天的景色還有機會偶爾騎車經過時瀏覽一番,但是入夜後的光景,可真的是一無所知了。由於心思只有上班與下班回家休息,晚上下班在家看看電視、看看書,除此之外,對於大臺北的夜生活其實也沒有太大的興趣。年輕時還偶爾跟同事去看午夜場電影,談戀愛時也會找女朋友逛街看電影,但是向來就不太喜歡熱鬧的習性,似乎隨著年紀的增長,這種心思愈來愈明顯。但或許也不是年齡的因素,而是學佛之後逐漸產生的一種變化吧!談到修學佛法,有許多人對於佛教是敬而遠之的,認為佛教看待世間所有一切都是虛妄、無常,教義多是勸人不要執著,因此很多人害怕學佛之後會將世間的種種看開看淡,人生就會因此而失去許多樂趣,甚至還可能讓活生生的一個人變得槁木死灰。但其實這一些都是錯誤的刻板印象,是被錯誤教導、對佛法沒有正確知見的人才會有的想法。想想自己還沒來講堂聽課之前也是有類似的觀點,也是被這種錯誤知見熏習,因此並不認為學佛的難得及殊勝。而一直到數年前開始來聽聞真實佛法之後,才瞭解這種錯誤的知見,讓我自己也讓許多人因此而錯失了探究生命真實意義的因緣。我個人在學佛之後出現了一些改變,看在不知情的人眼中會以為是太過於迷信、中了佛教的毒所致,但其實自己心裏很清楚,這是學佛之後「攀緣心」減少所產生的結果,或者該說是修學真實佛法的一種功德受用吧!

閱讀全文

翻滾吧!心靈

——在古今中外、詩詞藝術間,盡情翻滾嬉戲,讓心靈能夠充分運動,獲得健康。

  • 張立人(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部主治醫師)

搶救《幸福的彼端》主角——談憂鬱症與婚姻危機

最近有機會代表精神健康基金會,出席日片《幸福的彼端》(All Around Us)的試映會。這部片子由橋口亮輔所導演,在日本贏得多項大獎。

劇情描寫女主角翔子,和身為法庭畫家的老公金男,感情疏離。翔子寄望肚子裡的女嬰,補救自己的婚姻,沒想到她夭折了。她陷入產後憂鬱症,甚至有輕生念頭,還悄悄把第二胎流掉。在一次爭吵中,老公終於發現事態嚴重。他整天在法庭上關心弱勢,卻忘了身邊的太太。後來,他試著彌補關係,婚姻改善了,甚至有能力去關心上一代類似的問題。兩人也在畫畫中,實現了彼此的自我。

這是一部描繪女性產後憂鬱症的心靈電影,也是男性導演橋口亮輔的心靈投影。他在事業顛峰之際,罹患了重度憂鬱症,經歷長達六年的空白期,以親身經驗,寫出這份劇本。

生病,只是問題冰山的一角

女主角翔子得到產後憂鬱症,是故事的開端。

胎兒夭折後,她一直活在病態的傷慟之中,顏色憔悴,有輕生之念,無法走出來。

精神病理的產生,幾乎都牽涉到腦生理的異常變化,因此,翔子後來到「心療內科」(也就是精神科)接受藥物治療。她雖然害怕自己被標籤化,但無形中接受了自己的生病角色,是後續治療成功很大的一步。

當然,到了生病這一步,問題早已發酵許久。在不知不覺中,歷史早已寫就。

閱讀全文

椅邊絮語

來不及說再見

  • 丁淑卿

大多數的人在生命歷程中,或多或少會有一段時間對於自己「為何活著」感到迷惘與困惑,甚至偶爾會閃過「從這個世界消失」的念頭。然而,內心深處似乎有個聲音不斷地提醒自己必須活著;彷彿生命中有個道德警鈴,總會提醒著一個不安定的靈魂返回當下,面對殘酷的現實世界。

生命的隕歿有著種種不同的表現方式:自然死亡、病故、意外(天災人禍)及自殺等。雖然多數人對於「自殺」的念頭或事件,表面上都會似乎有種默契地迴避,或選擇以片面的安慰話語做為回應;但心靈深處仍難免會自問: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無怪乎,存在主義哲學家卡謬(Albert Camus)會提出:「真正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就是可否自殺。」

閱讀全文

晴雨

  • 黃偉烈(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

序:情感之流自每一段關係逸出,穿過響著鐘聲的沉睡海面。笑容的邊界是身後千百個交疊的靈與肉,欲以心為鏡,卻膠著於玻璃與銀漆間的夾縫。我們為何而治?所治者何?

走在上坡的碎石道路上,陽光斜照著身旁的芒花。冬天午後的風拂去痠疲燥熱,芒草傾向南方,飄絮有若瑞雪。路程不漫長,溫暖光輝與瘦長黑影令人想起朝聖。濁重呼吸是都市二十載的印記,從山巔回望西南渺遠城樓,城市的憂傷隱微,卻與靈魂同步。海很藍,山脊草葉俯仰有如波濤。幾張白帆在晴空與浪潮間寧靜漂浮,時空彷彿固著於欄杆之外,青山之外。

閱讀全文

從現代的敗犬女王看明憲宗與萬貴妃的姐弟戀

  • 洋蔥與蚊子(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醫師、魏兆玟老師)

明憲宗朱見深是明朝的第八任皇帝,他即位過程多舛,歷經兩次廢立,最後還是因為他的父親復辟成功才又將他立為皇太子。

不過,與他的皇帝事業相比,他的私生活則更令人感興趣。他終生的愛人竟然是一位大他近二十歲的女性,而且在那個專制的年代,他獨排眾議,執意與她相戀,除了是場奇特的姐弟戀之外,更是少見的自由戀愛!

朱見浚(1447-1487),史稱明憲宗,又稱成化帝,為明朝的第八個皇帝。他的父親是明英宗,就是那位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的明朝皇帝。

離奇的兒時遭遇

明正統14年(1449)爆發令人震驚的土木堡之變,時任皇帝的明英宗朱祈鎮因誤信閹言,御駕親征,沒想到竟被入侵的瓦剌俘虜!朱祈鎮的弟弟朱祁鈺本來是監國,在那個危急的時候,大臣于謙為安定民心士氣,支持朱祈鈺即位,即明代宗。但是,本來身為皇太子的朱見浚就倒楣了,被廢為沂王,並被遷離京城,成為一個沒有實權的貴族。

不過,也算老天有眼,可憐他這個倒楣的王子,後來瓦剌放明英宗回來,又在天順元年(1457年)明英宗發動了「奪門之變」,順利復辟,朱見浚又被立為皇太子,而後改名為朱見深!但由於幼年就被捲入皇位之爭的漩渦中,朱見深的精神壓力很大,還留下了口吃的毛病。

閱讀全文

好書推薦

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
Staring at the Sun: Overcoming the Terror of Death

  • 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著
  • 廖婉如譯
  • 心靈工坊出版

封面圖片: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

死亡和烈日一樣,令人無法直視。

但是唯有理解、看透心底這份對死亡的恐懼,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深刻、更珍貴、更充滿意義。

本書簡介

每個人害怕死亡的方式有所不同。對某些人來說,對於死亡的焦慮,像是生活裡的背景音樂,任何小事都會勾起時光一去不復返的感觸。對一些人而言,這焦慮更是猛烈難擋。它會在半夜三點突然襲來,讓人驚見死之恐怖而膽顫心驚,無法入眠。

本書作者歐文‧亞隆,是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他深知,就算有最堅固、最神聖的防衛,我們也無法徹底壓制心底的死亡焦慮。它永遠在那裡,蟄伏在內心某個隱密的深谷裡。因此,作為畢生幫助人處理死亡焦慮的專業工作者,以及眼見死亡也正一步步逼近的凡人,他分享自己的觀點以及治療的經驗,讓大家在認識死亡的同時,進而活出生命的光采。

本書第一章,作者強調恐懼死亡所引發的問題。第二章討論如何辨認隱匿的死亡焦慮。透過臨床案例、電影和文學作品,作者探討許多人的焦慮、憂鬱或其他症狀底下,其實都是死亡恐懼在作祟。第三章將點出,面對死亡,未必會讓人萬念俱灰。相反的,它可能讓人覺醒。第四章將討論哲學家、治療師、作家及藝術家,為了克服死亡恐懼所提出的一些真知灼見。第五章將指出,唯有把觀念融入人與人的關係中,才是我們直視死亡的最強利器。第六章是作者個人面對死亡的體會,以及他對待死亡的態度。第七章是寫給治療師的建言,但簡單明瞭的文字,一般讀者也能一目了然。

本書書末附有閱讀指南,針對每一章的概念提出問題,激發讀者思考其意義,並得出自己對於死亡的看法與答案。

作者簡介: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

1931年6月13日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父母是俄羅斯人,第一次大戰後移民美國。他是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也是造詣最深的心理治療思想家。早年師承新佛洛伊德學派大師蘇利文(Harry S. Sullivan),將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心理治療理論發揚光大,成為美國團體治療的當代權威。他並將存在主義心理學融入心理治療之中。曾任教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目前是該校榮譽退休教授,仍在加州派洛艾圖及舊金山執業。亞隆與太太瑪莉蓮‧亞隆(Marilyn Yalom,也是知名作家,著有《太太的歷史》)育有四名子女,五個孫子女,目前都住在加州。

終點前的分分秒秒——正視與省思臨終關顧中的反轉移歷程
When Professionals Weep—Emotional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Responses in End-of-Life Care

  • 芮妮‧卡茲(Renee S. Katz)、泰瑞莎‧強森(Therese A. Johnson)著
  • 馮欣儀、李淑珺譯
  • 張老師文化出版

封面圖片:終點前的分分秒秒——正視與省思臨終關顧中的反轉移歷程

陪伴臨終哀慟者乃是極度個人的工作,助人專業者們不但深刻影響病人及家屬,也被他們深深影響。助人者們若有勇氣去指認並正視照顧臨終病人時全部的反應,就可用它來啟發、豐富自身的工作;反之,也許會看到自己被捲進難堪的局面。

本書簡介

本書的目的在於處理專業助人者在從事臨終關顧時產生的情緒反應與反轉移感覺,以便能以同理和關懷的態度,幫助病人尊嚴而頭腦清晰地面對臨終與死亡。作者群點出了最常見的反轉移反應:憤怒與厭惡;無能與失敗;無力與失去控制;挫敗與歉疚;哀傷與哀悼;恐懼創傷、情感上的痛苦、喪失、依賴與死亡;渴望被需要、被愛、被敬佩。

覺察反轉移反應可能帶來很大的幫助。助人專業者若能坦然面對自己的感覺,並接受這些感覺可能影響病人-專業人士的互動,不但能幫助病人,自己也會獲益:覺察和能力都會提高,能成為更有效的助人者;可以獲得資訊做為移情的橋樑,建立真正同理而有治療效果的關係;會因此成為更有洞察力、恢復力,也更全力以赴的個人與專業人士;在專業領域上和私人生活上都會成長。

作者簡介:芮妮‧卡茲(Renee S. Katz)

諮商師。在健康照護領域服務超過三十五年,其中至少有十年時間獻身安寧療護。雖然目前任職私人機構,她仍持續投入失落、哀慟及創傷失落的議題。是華盛頓科克蘭市長青醫院倫理委員會委員,死亡教育輔導學會(ADEC)會員。

作者簡介:泰瑞莎‧強森(Therese A. Johnson)

加州臨床心理學家兼臨床社工師,生死學教育院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死亡、瀕死和哀慟。現任職西雅圖私人機構。超過二十五年以來,她陪伴瀕死及喪親的病人及家屬,並且在悲傷輔導、老年學、反轉移和成癮領域持續提供諮詢、教育和訓練。她於1985年獲得美國癌症學會傑出研究獎,1984年獲得美國癌症學會研究發展獎。卡茲博士是死亡教育輔導學會倫理及專業標準委員會的主席,也是華盛頓州心理學會副主席,在臨終關顧領域舉足輕重。

邀稿

好消息,學會為促進讀者之間交流心得,在經費有限的經營中,特與友好出版社合作,準備各式心理治療相關書籍做為來稿之稿酬。凡投稿經採用者,將贈送本報於「好書推薦」單元中介紹過之書籍。敬請各位讀者不棄酬微,不吝分享,不辭辛勞,不斷投稿。謝謝大家支持本報。

專欄:您想要有自己的專欄嗎?或是您學有專精,不吐不快嗎?本報歡迎同好發揮所長,提供與心理治療相關之不定期或長期專欄。

椅邊絮語:您是心理治療的新手,或是老鳥嗎?歡迎您把心理治療的心路歷程、臨床觀察、或者專業內容寫成文章,使本報成為心理治療愛好者的交流平臺。

西天取經:您曾經到國外取經嗎?歡迎您將在國外接觸心理衛生、或是心理治療相關的經驗整理成文。讓國內的同好也看得見您的故事!

本報仍在持續摸索與成長。近期特別歡迎下列主題的文章,將優先予以刊載:

  • 參加心理治療/心理衛生相關課程的心得或經驗分享
  • 電影介紹及觀影感想(考量本報定位,文章內容請務必和「心理」有關)。
  • 海外心理治療/心理衛生專業的現況或觀察

若您已有相關文章發表,本報亦接受轉載,或以文摘形式收錄。目前轉載文章恕不提供贈書作為稿酬,但本報可於報內提供連結或說明,俾使同好作進一步交流。

本報歡迎任何形式之稿件,字數不限。來稿請寄:

臺北市大安區106麗水街28號6樓
電子郵件:tap79637@ms71.hinet.net
網址:http://www.tap.org.tw/

投稿得以筆名發表。來稿中仍請註明真實身份,以便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