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心理治療暨心理衛生聯合會電子報
- 第63期
- 2009年8月15日出刊
- 網頁版:http://www.tap.org.tw/eletter/mag063/index.html
- 訂閱電子報:http://www.tap.org.tw/eletter.html
-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首頁:http://www.tap.org.tw/
期以這份電子報:
為專業同好印心證境;
為志學後生燈引前路;
為困頓心靈尋啟棲處。
本期目錄
活動
誠摯邀請參與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會
各位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界的同道大家好:
最近五年來,每年十二月初,國內的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相關學協會,聚集在一起舉辦「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會」,讓心理衛生相關的力量有更多的機會互相認識、串連、與合作。
今年的2009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會,已於七月初召開第一次的籌備會議,經過這一個月的繼續運作,目前已有多所相關學協會參與辦理,謹訂於2009年12月5-6日(星期六、日),假位於臺北大直的實踐大學校區(距離捷運站僅十分鐘路程)舉辦。
今年的主題經選訂為「國家心理衛生政策」,並擬邀請曾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州議會擔任專案經理人,協助該州建構精神健康、身心障礙、物質濫用等公共政策,美國Duke大學助理教授蒲慕蓉教授擔任大會主講。
非常歡迎更多國內心理治療/心理衛生相關的團體能加入我們的陣容。您的團體可以配合大會主題設計屬於自己學協會的學術節目。如果屬性不同,亦可純粹就貴單位的專長規劃自己學協會的節目,均可串連進這兩天的大會來聯合辦理。讓國內關懷心理衛生的人士,可以更集中、更全面地彼此溝通。
誠摯邀請您的參與,
敬祝 平安
2009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會召集人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
王浩威
本會最新課程簡介
精神分析講座——重返佛洛伊德原典
佛洛伊德?精神分析?這早已琅琅上口的人名與詞彙,我們真正瞭解多少?
2009年,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盛情邀請學貫精神分析、哲學、與文學領域的臺大外文系沈志中老師開課,回到傳統的課堂裡一起細細閱讀佛洛伊德的原典;豎耳聆聽以佛洛伊德文本為基礎的精神分析,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訊息。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讀書會(已額滿)
對很多同行的新手來說,要找到一個入門方法實在不容易。在美國,不論精神科住院醫師或心理師高階訓練都採用同一本堪稱經典的教材,也就是葛林‧嘉寶醫師所著的《動力取向精神醫學——臨床運用與實務》。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破天荒邀請到曾與葛林‧嘉寶醫師共事,同樣出身於美國梅寧哲精神分析學院的楊幹雄醫師,帶領臨床工作者共同親炙當代大師經典。
走進園藝治療的世界——園藝治療工作坊(臺中場)
「園藝治療」就是用「園藝」來「治療」人,利用種植和製作與植物有關的園藝活動來改善人的身、心、靈狀況。治療的對象包括老人、小孩、智障者、坐輪椅等行動不便者、精神出狀況的精神障礙者,甚至還可以幫助受創的家暴婦女。它可以是身體的復健,可以是精神的安撫,更可以是一種生命教育。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初階工作坊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派別的轉移,「以正向為焦點的思考」、「例外帶來解決之道」、「改變永遠在發生」、「小改變會帶出滾雪球效應」、「個案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等治療信念,以及目標架構、例外架構、假設解決架構和豐富的問句技術,使其成為後現代獨特且盛行的心理治療學派。也因而本工作坊實為心理諮商實務工作者專業成長進修的好主題。
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工作坊
經過國內外三十餘年的實證研究顯示,不論我們的個案是否正接受藥物治療,目前最具療效的介入方法為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這是一個以睡眠行為醫學為基礎,心理學原理為輔,並在治療前後反覆進行評估的治療方式。透過工作坊,學員可以學習到改善失眠的方法,以及失眠藥物治療的減藥策略等等。並從睡眠環境、睡眠行為、認知信念、放鬆訓練、壓力管理等面向做全盤的考量。
「個別動力心理治療:治療室內/治療室外」講座與團體督導
無論是對剛踏上助人歷程的新手,或是沈穩熟練的資深專業人員而言,文獻的研讀與督導的過程,向來是專業學習與成長最重要的途徑。學會有鑑於此,再度邀請心理治療界的資深前輩——張凱理醫師開授「個別動力心理治療:治療室內/治療室外」講座與團體督導課程,竭誠歡迎對於臨床能力有更深企圖的專業人員一同練功。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進階工作坊——情緒困擾及危機個案的應用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對於情緒困擾與危機的當事人,於當事人的社會脈絡中,透過技巧,接納與轉化危機夾帶的負面情緒。並聚焦在與危機同存之個人與系統的正向介面,而讓危機有可能轉化為一種具有「令人成長疼痛」的轉機。而此即為本工作坊的課程重點與目標。
家族治療研討會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的「家族治療小組」歷經一年來的討論,籌備了此次研討會。此一系列研討會首先從單親家庭與繼親家庭開始。我們邀請了國內著名的四位家族治療師代表,透過文字、影像與實作,重現其不同取向的治療現場,並邀請國內數位資深家族治療師藉著演講與對談,呈現不同層次的思考。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2009年課程預定表
註:若要報名臺灣心理治療學會課程,八月份報名時間是週一、二、三、五下午2:00-5:00,以及週四上午10:00-下午1:00。謝謝!
日期 | 主題 | 與會人士 | 地點 |
---|---|---|---|
2/19-5/21 9/24-12/24 | 精神分析講座——重返佛洛伊德原典※ | 沈志中 |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5樓501教室 |
7/18-10/24 |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讀書會(已額滿) | 楊幹雄 |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5樓 |
延期 | 走進園藝治療的世界——園藝治療工作坊(臺中場) | 黃盛璘 | 臺中仁愛之家附設靜和醫院 |
8/22-8/23 |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初階工作坊 | 許維素 | 政大公企暨公教中心C-103教室 |
9/5-9/6 | 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工作坊 | 楊建銘、周舒翎 | 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八樓803教室(臺北市建國南路二段231號) |
9/5-12/5 | 「個別動力心理治療:治療室內/治療室外」講座與團體督導 | 張凱理 |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6樓 |
9/19-9/20 |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進階工作坊 | 許維素 | 政大公企暨公教中心C-103教室 |
9/26-9/27 | 家族治療研討會 | 王浩威等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至善樓B1國際會議廳 |
10/17 | 心理治療華山論劍——個案研討會 | 未定 | 未定 |
12/5-12/6 | 2009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 | 全體會員 | 實踐大學 |
※沈志中老師精神分析講座的課程進度稍有落後,但不超過一堂課。關於上課進度,請詢問其他報名上課的學員。
國際研討會
日期 | 主題 | 附註 |
---|---|---|
9/18-9/20 | 2009第二屆中國精神分析大會 | 於中國上海舉辦,大會主題為「現代化進程中的精神分析」。 |
12/9-12/13 | Evolution of Psychotherapy 2009 Conference | 於Anaheim,California舉辦,是世界規模最大的心理治療國際研討會。有意參加者可參考由華人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學會提供的報名資訊及相關優惠。 |
2010/7/11-7/16 | 27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Psychology | 第27屆國際應用心理學研討會。於澳洲墨爾本舉辦。 |
友會專業課程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
日期 | 主題 | 與會人士 |
---|---|---|
9/2-11/11 | 臺北2009講座(臨床文本)秋季班 | 楊明敏等 |
9/2-12/23 | 臺北2009講座(佛洛伊德)秋季班 | 劉佳昌等 |
9/9-12/2 | 精神分析臺中2009講座秋季班 | 劉佳昌等 |
9/12 | 2009秋季精神分析工作坊 | 劉佳昌等 |
臺灣心理學會
日期 | 主題 | 與會人士 |
---|---|---|
9/26-9/27 | 臺灣心理學會第四十八屆年會 |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
日期 | 主題 | 與會人士 |
---|---|---|
3/4-12/16 | 家族治療訓練督導班 | 李維榕 |
5/23-5/24 10/24-10/25 2010/3/20-3/21 | 系統取向治療訓練課程 | 吳麗娟等 |
4/15起 | 心理治療高階督導班 | 王浩威等 |
4/25-8/1 10/3-2010/1/23 | 藝術治療督導班 | 陸雅青 |
5/2-5/3 10/10-10/11 | 家族治療訓練工作坊 | 李維榕 |
9/12-9/13 | 從拒學行為到繭居族(HIKIKOMORI)的認識與處理 | 田村毅(Takeshi Tamura) |
臺灣沙遊治療學會
日期 | 主題 | 與會人士 |
---|---|---|
9/20 | 2009年秋季北部沙遊治療個案研討會 | 王孟心等 |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
日期 | 主題 | 與會人士 |
---|---|---|
8/21 | 以成人關係暴力為主軸,探討跨專業助人工作合作機制:「實務工作模式與相關倫理議題」 | 施如珍等 |
9/19 | 諮商心理師的生涯規劃與專業發展 | 林家興等 |
臺灣遊戲治療學會
日期 | 主題 | 與會人士 |
---|---|---|
9/25-12/12 | 遊戲治療深度督導團體 | 梁培勇等 |
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
日期 | 主題 | 與會人士 |
---|---|---|
8/29-8/30 | 北區動感方法工作坊 | 王行等 |
國立彰化師大社區心理諮商及潛能發展中心
日期 | 主題 | 與會人士 |
---|---|---|
9/4-9/13 2010/1/22-2010/1/31 2010/9/3-2010/9/12 2011/1/21-2011/1/30 | 2009-2011心理劇專業訓練工作坊 | Glenn Sammis 賴念華 鄒繼礎 |
臺北縣諮商心理師公會
日期 | 主題 | 與會人士 |
---|---|---|
8/29-8/30 | 「潛在的危機——諮商室的黑盒子:個案需求誰來把關?」研討會 | 王麗斐等 |
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
日期 | 主題 | 與會人士 |
---|---|---|
8/19-10/7 | 助人技巧與同理心技術初階班 | 涂瑞玲 |
9/1 | 2009年焦點解決短期諮商模式第四階段——實務督導 | 許維素等 |
9/13 | 午後約會——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 | 廖鳳池 |
10/24-10/25 | 理性情緒治療工作坊(初階) | 武自珍 |
11/7-11/8 | 理性情緒治療工作坊(進階) | 武自珍 |
11/21-11/22 | 遊戲治療暨助人技巧體驗工作坊 | 陳意文 |
12/12-12/13 | 失落陪伴體驗工作坊 | 蘇絢慧 |
財團法人呂旭立紀念文教基金會※
日期 | 主題 | 與會人士 |
---|---|---|
8/23 | 諮商倫理研討工作坊 | 洪素珍 |
10/10-10/13 | 薩提爾系統轉化治療模式專業訓練(二)——應用於個人、伴侶及家族治療 | John Banmen |
11/27-11/29 | 薩提爾系統轉化治療模式專業訓練——應用於個人諮商(二) | 沈明瑩等 |
2010/4/15-4/18 | 薩提爾系統轉化治療模式專業訓練——應用於個人諮商(三) | John Banmen等 |
※呂旭立基金會另有提供自我探索、壓力抒解、及創意開發等課程。請參閱:呂旭立基金會2009年課程總表。
學會事務
園藝治療工作坊(臺中場)
本會園藝治療工作坊(臺中場)因颱風延期,確切課程日期將於近日公告,並以電子郵件方式通知學員。謝謝您!
專欄
只有一種或多種精神分析?——談唯識學與諮商治療(十一)
- 陳政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主治醫師)
從第一篇文章開始,所談論的都是唯識的觀點及心識運作的現象,但不管是從真實心的體性來看,或是從八識心王差別功能來說,唯識所探討的內容是離不開每個人都同樣擁有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第七末那識與第八阿賴耶識這八個心或八個識。或許有人在看完前面的文章後會起這麼一個念頭:「現代的科學或心理學又如何看待心識這一個現象呢?」從西方心理學的觀點而言,人有幾個心或幾個識呢?對心理學有所涉獵的人都知道,心理學可依其理論派別而區分為變態心理學、應用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生物心理學、臨床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演化心理學、實驗心理學、格式塔學派心理學、人本心理學、語言心理學、人格心理學、正向心理學、精神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也可依其應用範圍分為臨床心理學、輔導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法庭心理學、犯罪心理學、工業及組織心理學、健康心理學、政治心理學、學校心理學、運動心理學……等。不管是哪一種學派的心理學,所探討談論的內容都是從人這個個體藉由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身體的觸覺這五種感官功能與外在環境互動,獲取了種種訊息之後,藉由意識心的了別後所產生的種種情緒、感受及想法的角度來論述。不同學派的心理學所探討的其實只是在不同的場域中,我們的心理能力所展現出來的不同樣貌而已。
【閱讀全文】
【日常生活心識學】一位學佛人的生活隨筆(二)
- 陳政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主治醫師)
筆者案:自從在網路上發表文章以來,已經一段時間。最近接到一封過去在醫院共識過的學弟寫來的電子郵件。他也是個學佛人,對禪有興趣也頗有研究。他看到我在文章中對鈴木大拙的評論,深深地不以為然,因此就寫信提醒我並表達他的看法。這一種反應,其實是可以預期的,因為就如我在文章中所說的,目前的學禪人普遍都被教導了錯誤知見,都將「禪定」或者「禪學」當成了中國禪宗的禪。為了幫助這一位學弟,也為了其他有同樣想法的人,因此就利用寫生活隨筆的同時,也寫數篇與鈴木大拙相關的文章,與其他篇隨筆交叉發表來回應這一位學弟,也盼望能因此而利益其他學人,讓大家對中國禪宗有更正確的瞭解。
親愛的學弟,自多年前你離開醫院,已經一段時間了,沒想到你我的再交會,不是在精神科的專業領域,而是在宗教的範疇。你的來信真的讓我感激萬分,因為對一位作者來說,讀者的回應是相當重要的事情,一方面可以讓作者瞭解所寫的文章是否有人閱讀,一方面也讓作者知道是否達到了原本預期的目的。儘管你來信的內容意圖反駁我的看法,但這並不減損我對你來信的感謝。我知道如果不清楚的一一指出鈴木大拙的錯處,你是不可能接受我對鈴木大拙之評論的。即便我在前一封信中已經提供你某些網頁連結,期盼你能在閱讀這一些文章後生起對中國禪宗正確的知見,但你應該會看不下去,也看不懂的。坦白說,你一定看不懂我提示給你的文章及電子書,因為在幾年前我就跟你一樣,也看不懂這一些資料,更對於有人公然評論眾人公認的禪學大師,批評各大法師深深不以為然。但幸好我沒有太強烈的慢心與眷屬欲,沒有被這一些眾人所認同的錯誤知見繫縛,反而是下定決心要把這一件事情弄清楚,看看到底是批評諸大禪師的人貢高我慢(對於自己當年生起的這種想法,要深自懺悔),抑或是諸大法師真的都錯了!就算不從生命實相這一個觀點來追究,也要從學術角度來認定是非,這是一種做學問求真求實的態度,相信你應該也會同意才是。當然,幾年後的我是如何看待這一個問題,答案已經很清楚了,否則今天你就不會寫信來糾正我,我也不會有回覆你來信的因緣。因此,你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就如同數年前的我一樣,想到自己多年來所認同的觀點,所認定的「真理」竟然被批評得一文不值,想到自己可能蹉跎了數十年去學習一種錯誤的「知識」,潛意識當中所生起的驚恐,應該是相當駭人的。
【閱讀全文】
翻滾吧!心靈
——在古今中外、詩詞藝術間,盡情翻滾嬉戲,讓心靈能夠充分運動,獲得健康。
- 張立人(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部主治醫師)
搶救《為愛朗讀》主角——談老少配與戀母情結
2009年上半年很有名的一部電影,叫做《為愛朗讀》,它改編自德國現代小說家徐林克(Bernhard Schlink)的名著《我願意為你朗讀》(Der Vorleser),描寫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一名15歲的少年麥可,由於感染猩紅熱,在雨中街道病倒,被美麗的剪票員漢娜救起。幾個月的臥病痊癒之後,他決定去跟漢娜道謝。沒想到兩人乾材烈火,除了耽溺性愛中,漢娜還特別喜歡麥可為他朗讀各式世界名著。但有天,漢娜卻突然不告而別,留下了心碎的麥可。
多年後,麥可以法律系學生的身份,到納粹戰犯的法庭旁聽,赫然發現被告就是漢娜,他內心感到相當矛盾。漢娜被判終身監禁後,麥可親自錄製名著朗讀帶,寄到獄中,為漢娜帶來生命的希望。但二十年後,當漢娜即將被釋放出獄,麥可反而冷漠以對,最後,漢娜以自殺結束生命。麥可感到懊悔,實際拜訪集中營受害人,為漢娜以及自己贖罪。
電影中,對這段「非常態」的戀情——不只是姊弟戀,更是老少配——無論是一開始的邂逅、或隨後燎原的情慾,描繪入骨,想必不少人已經心生嚮往。
當然,如果只是激情,勢必淪為俗濫的肉搏片而已。但片中加入了閱讀的這個元素,不僅讓赤裸的情慾「昇華」,也讓男女主角更有決斷力,為關係增添了變數,就像前陣子有本書叫做《閱讀的女人危險》(Frauen, die lesen, sind gefahrlich),提到過去的女性,若能讀會寫、擁有若干知識,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在現代,也許變成男女都「危險」、或者造成兩人關係的一種「危險」吧?現代男女在感情上的漂泊,和閱讀是脫不了關係的。
【閱讀全文】
情定大醫院(十二)——緣起緣滅 生命的無聲吶喊
醫師在胎兒的屁股上,狠狠地甩了一巴掌,「哇」的哭聲,讓一旁焦急的爸爸笑了起來。
這是個生命的喜劇,但也是悲劇。怎麼說呢?
這本來是一對龍鳳胎。
剛出生的,是哥哥;她的妹妹,還不滿500克,已經夭折了。他們的媽媽,求子多年,拜生殖科技之賜,欣喜地懷了這對雙胞胎,卻只有哥哥報到。
雖有一死,仍有一生。生命的喜悅,還是沖淡了死亡的肅殺。這齣劇轉悲為喜。
【閱讀全文】
椅邊絮語
從大處著眼——讀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有感
- 陳建廷(八里療養院主治醫師)
就大多數人就學的經驗來看,歷史是枯燥乏味的。還記得小時候拿著劃好線的課本,記憶一些難寫的名詞,背誦千百年前的年代。唸書唸累了,也難免抱怨起來:連現在的事都搞不定了,去理會千年前的事情做什麼?歷史這門學科也在數理沙文主義的陰影下,成為肯下苦功的同學們搶分用的科目。這就是筆者初識黃仁宇先生的氛圍。或許如此,當借閱其著作《萬曆十五年》之後,印象中竟沒能把書看完。就像有時不小心被書藉的標題或封面給騙了。
之後是漫長的十年。我們這些數理沙文主義的受害者唸了醫科,終於進了醫院,才發現自己少了些什麼。直到最近有機會重讀《萬曆十五年》,身處的情境已大不相同。在成長及專業養成的過程中,和世事的接觸多了。每當有似曾相識的場景,除了橫向周遭的類似情況之外,也發現事件在過去時間軸上的重覆。「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過去的事件和目前的生活有了碰觸。因而再次遇見黃仁宇先生,已不如之前的生疏。看他寫的歷史,也開始覺得生動鮮明,且歷歷在目。
《萬曆十五年》一書的特色在於:其貫穿全書的「萬曆十五年」其實沒什麼大事發生。以傳統歷史的觀點,這是無關緊要的一年。但經由細緻的描寫,讀者得以開始發現潛藏在底下的各種動力。就如同在任何時代一般:呈現在眼前的只是表象,是集合了所有變項的最終樣貌。但若分開來看,每一種變項又都有它自己的規律,可以深究。而唯有置入歷史框架的長遠觀點方能解讀。
【閱讀全文】
好書推薦
給媽媽的貼心書:孩子、家庭和外面的世界
The Child, the Family and the Outside World
- 唐諾‧溫尼考特(Donald W. Winnicott)著
- 朱恩伶譯
- 心靈工坊出版
本書簡介
本書內容是兒童精神分析大師溫尼考特醫師在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的系列講座節目,1964年出版,至今仍為父母必備的育兒指南。在書中溫尼考特醫師探討了童年時代的基本人際關係,他從母親與嬰兒間的愛談起,並認為這是人格健全的關鍵。溫尼考特以輕鬆簡單的口吻,解釋了日常發生的事情(好比哺乳、哭泣、遊戲、獨立和害羞),以及嚴重的問題(好比偷竊和撒謊)。他不厭其煩地強調父母天生的能力,並小心翼翼地區分這些天賦跟後天學習而來的技能。他的文字隨處充滿了機智和洞見,更重要的是他傳達了對父母們發自內心的支持與肯定。
作者簡介:唐諾.溫尼考特(Donald W. Winnicott)
1896年四月七日生於英國普利茅斯。1914年進入劍橋大學耶穌學院,在結束戰時服役後,又到倫敦的聖巴瑟洛繆醫院繼續研習醫學,並於1920年取得執業資格。
溫尼考特的醫療生涯從小兒科開始,在接觸了精神分析後,越來越深入地研究兒童心理學。他在幼兒發展理論上的貢獻享譽國際,備受推崇,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所謂「夠好的母親」(good enough mother)、「過渡性客體」、(transitional object)「真我/假我」(true self / false self)以及治療情境中的「扶持」(holding)等概念語彙。這些充滿創意、令人嘆為觀止的洞見,奠基於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特別是他與母親、小寶寶和兒童之間的互動。
溫尼考特教授兒童精神醫學及進行精神分析超過四十年,曾擔任英國精神分析學會主席、皇家醫學會小兒科部門主席,以及英國心理學學會內科部門主席等職務。他經常在精神分析和醫療期刊上發表文章,也向許多職業團體講授兒童發展,對象包括教師、助產士、父母、社工人員、地方法官、醫師、心理分析學者以及精神科醫師。著名的代表作包括:《從小兒醫學到精神分析》、《給媽媽的貼心書》、《塗鴉與夢境》、《遊戲與現實》、《二度崩潰的男人》等。1971年,溫尼考特於倫敦自宅辭世。
當下,與你真誠相遇——完形諮商師的深刻省思
- 曹中瑋著
- 張老師文化出版
對我而言,諮商就是兩個人在一種特殊的情境中真誠相會的過程。任何人與人深刻的互動,都會對雙方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而諮商師在這樣的關係裡,有其重要的助人使命與專業任務。
本書簡介
本書分理念篇與應用篇兩篇。作者先書寫完形諮商的工作經驗,提供給對完形諮商有興趣的同行者,本土的運用實況紀錄做為參考。再者,本書也值得所有諮商師及準諮商師閱讀,因為完形諮商的精神與內涵,對於培育諮商師,或諮商師的在職進修助益頗大。而書中許多與生命奮戰的例子,也能帶給一般讀者很大的共鳴與激勵。
作者簡介:曹中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畢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博士。完形治療師訓練課程結業。
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救國團青少年輔導中心義張、馬偕醫院家庭協談中心及平安線義工、返樸歸真工作室及現代人力潛能開發中心諮商員。現為專業諮商心理師及督導。專注於完形諮商取向之諮商實務、督導與訓練工作。
邀稿
好消息,學會為促進讀者之間交流心得,在經費有限的經營中,特與友好出版社合作,準備各式心理治療相關書籍做為來稿之稿酬。凡投稿經採用者,將贈送本報於「好書推薦」單元中介紹過之書籍。敬請各位讀者不棄酬微,不吝分享,不辭辛勞,不斷投稿。謝謝大家支持本報。
專欄:您想要有自己的專欄嗎?或是您學有專精,不吐不快嗎?本報歡迎同好發揮所長,提供與心理治療相關之不定期或長期專欄。
椅邊絮語:您是心理治療的新手,或是老鳥嗎?歡迎您把心理治療的心路歷程、臨床觀察、或者專業內容寫成文章,使本報成為心理治療愛好者的交流平臺。
西天取經:您曾經到國外取經嗎?歡迎您將在國外接觸心理衛生、或是心理治療相關的經驗整理成文。讓國內的同好也看得見您的故事!
本報仍在持續摸索與成長。近期特別歡迎下列主題的文章,將優先予以刊載:
- 參加心理治療/心理衛生相關課程的心得或經驗分享。
- 電影介紹及觀影感想(考量本報定位,文章內容請務必和「心理」有關)。
- 海外心理治療/心理衛生專業的現況或觀察。
若您已有相關文章發表,本報亦接受轉載,或以文摘形式收錄。目前轉載文章恕不提供贈書作為稿酬,但本報可於報內提供連結或說明,俾使同好作進一步交流。
本報歡迎任何形式之稿件,字數不限。來稿請寄:
臺北市大安區106麗水街28號6樓
電子郵件:tap79637@ms71.hinet.net
網址:http://www.tap.org.tw/
投稿得以筆名發表。來稿中仍請註明真實身份,以便贈書。